環形包紮法(Circular Bandage)
特性:最基本、最簡單的包紮方式,繃帶水平繞行患部一圈或多圈
適用部位
粗細均一、範圍較小的部位
手腕、額頭、手指根部、小腿
主要用途
固定敷料、起始固定其他複雜包紮法
結尾固定、結束帶尾
與其他法的比較
不適合在關節或長段肢體(因易鬆脫)
適合靜止部位,但不具延展性與緩衝性
螺旋包紮法(Spiral Bandage)
急螺旋(急救型)
特性:斜繞行患部,每圈重疊沒有限制大小,緊密快速包紮
適用情況
緊急情況下使用,如:簡易固定夾板
用於止血、臨時固定
比較
相較於環形法,可覆蓋較大面積且更穩固
適合時間緊迫、場地不完整的狀況
白話文:「急」,用在緊急,不在乎細節
緩螺旋
特性:繃帶以相同角度斜繞,重疊約1/3至1/2,整齊穩定
適用部位
粗細均一、範圍大的部位
四肢、手臂、手指、胸、腹部
比較
相對於急螺旋較整齊、壓力分布均勻
不適用於粗細變化大的區域(因容易滑落)
螺旋回返形(Spiral Reverse)
特性:在包紮過程中需回折繃帶以服貼形狀,每一至兩圈就要回折一次,使繃帶貼合不同粗細
適用部位
漸粗/漸細的部位
前臂、小腿
比較
解決單一螺旋在粗細不均時鬆脫的問題
8字形包紮法(Figure-of-Eight Bandage)
特性:繃帶交叉繞行,如「8」字形固定
適用部位
用於限制關節活動、固定敷料
關節處,如肘、膝、腕、踝
比較
優於環形與螺旋法,能適應關節的曲面與動作彈性
人字形包紮法(Spica Bandage)
特性:繃帶以「人」字型(類似叉形)包紮,從肢體延伸到軀幹或大關節處
適用部位
軀幹與肢體交界
大拇指、乳房、肩部、髖部、大腿、腹股溝
應用
支撐與固定軀幹與肢體交界處
可用於骨折、術後支撐
比較:類似8字形,但延伸範圍較大,且需固定到軀幹部
回反摺形包紮法(Recurrent Bandage)
特性:先用環形法固定,再將繃帶前後回摺包覆,最後再環形固定
適用部位:頭部、肢體末端(手掌、腳掌)、殘肢
比較:唯一能完整包覆末端圓形結構的方法
PDF文檔下載
參考資料
Lojpur, M. (n.d.). Dressing and bandage. University of Split, School of Medicine. Retrieved July 12, 2025, from https://neuron.mefst.hr/docs/katedre/klinicke_vjestine/Dr.%20Lojpur%20-%20Dressing%20and%20bandage.pdf?vel=824587
更多地方您可以找到我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weibuh_rn/
Threads: https://www.threads.net/@weibuh_rn
🌼不論是申請考試,或是備考期間有任何問題,歡迎請IG私訊🌼
如內容有錯誤,或是版權問題
請聯繫email: WeiBuh.RN@gmail.com
筆記,本人薇布WeiBuh親自整理和撰寫
任何轉載或引用,請先聯繫授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