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血管意外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(CVA)
中風 Stoke
美國每40秒有1人發生中風,每 3 分有 1人因中風死亡
2023年台灣國人十大死因,腦血管疾病位居第四
閱讀此篇前,建議先閱讀
腦血管意外
大腦灌流或血管系統的急性受損
導致特定腦區的血流停止,受影響的神經元會在數分鐘內開始死亡
腦部幾乎無法儲存能量養分(氧氣、葡萄糖等),故梗塞後,容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
讀書TIPs:除了腦部以外的器官,都會將過多的熱量儲存起來(看看我們肚子上的肉肉),但腦部養份仰賴血流傳遞的養分,一定血流停止,就等於馬上失去養分
白話文:學生仰賴父母給的生活費,斷了金援,學生就會馬上吃土
診斷、治療,分秒必爭
85% 缺血性中風(Ischemic)
導因:栓子(血栓)來至心臟、大動脈、靜脈,導致大腦部分區域的血流中斷,造成腦組織缺血
15% 出血性中風(Hemorrhagic)
導因:高血壓、動脈瘤破裂或腦血管畸形,腦內動脈破裂,出血導致腦組織壓迫與損傷
腦內出血(Intracerebral Hemorrhage, ICH)
蜘蛛膜下腔出血(Subarachnoid Hemorrhage, SAH)
共同危險因素
三高: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(糖尿病)
心臟病、心房顫動(Afib)、心房撲動(AFlutter)、短暫性腦缺血發作(TIA)病史
生活習慣:抽菸、毒品使用、過量喝酒、高油低纖飲食
睡眠呼吸中止症、避孕藥使用、荷爾蒙療法
不可控的危險因子
性別:男性
年齡:55歲後,腦中風的發生率逐年增加
家族病史
中風史
種族:黑人、阿拉斯加原住民、印第安人、西班牙裔
病理學
缺血性中風(Ischemic)
血管阻塞:送到腦部血流的血管阻塞或腦部內的血流阻塞
讀書TIPs:缺血性 = 血流中斷
其他器官出血後,血栓形成從其他器官跑到腦部,導致腦缺血
心源性栓塞
心房顫動(Atrial Fibrillation, Afib):不規律心臟跳動,導致血液易凝滯在心臟內而形成血栓,栓子形成後,透過血流在移動到腦部
近期心肌梗塞、心臟腫瘤
小血管阻塞:好發於高血壓、糖尿病病人
大動脈粥狀硬化:容易造成血管受傷,進而產生血栓其他
其他導因
非粥狀硬化性血管病變
血液高凝狀態:血液黏稠度、凝固性增加
遺傳、壓力/創傷、妊娠、口服避孕藥、脫水、癌症
血液疾病
出血性中風(Hemorrhagic)
血管出血:腦部的血管破裂
心血管導因
高血壓
長期高血壓導致動脈中層退化、彈性層斷裂、平滑肌破壞
→ 脂肪玻璃樣病變、纖維素樣壞死會影響小動脈
→ 微小動脈瘤形成
→ 動脈瘤易破裂
→ 造成腦內出血
腦類澱粉血管病變(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, CAA)
β-類澱粉蛋白(Amyloid-β Peptide) 沉積於大腦皮質、小腦、軟腦膜的小動脈及毛細血管
與家及病史和基因變異相關
易出血的腦腫瘤導因
膠質母細胞瘤、血管母細胞瘤
淋巴瘤(Lymphoma)、腦轉移瘤(Metastasis)
腦膜瘤(Meningioma)、腦下垂體瘤(Pituitary Adenoma)
其他導因
慢性肝病:凝血功能異常、血小板減少症,增加 ICH 風險
抗血小板治療:尤其是一種抗血小板以上的同時使用
頭部撞擊
症狀和徵象
共同症狀
局部神經功能缺損:臉、手、腿部無力或麻木,特別是身體的單一側
意識混亂,說話和理解言語有困難
視覺障礙:視力模糊、複視
走路困難、協調能力失調、失去平衡
頭暈、不明原因嚴重頭痛
缺血性
突然發作,但症狀逐漸惡化
上述「共同症狀」較輕微
意識改變較輕微
出血性
突然發作,進展惡化快速
上述「共同症狀」較嚴重
「一生中最嚴重的」劇烈頭痛
臨床TIPs:提高緊覺當病人描述「沒這麼痛過」等類似的話語
噁心和嘔吐
意識變化明顯,可能直接昏迷
臨床鑑別診斷
臨床TIPs:缺血性和出血性初起的治療有大大的不同,在透過CT檢查前,透過症狀和徵象去辨別
「局部神經功能缺損 + 無頭痛」 → 更可能為缺血性
「劇烈頭痛 + 嘔吐 + 意識迅速下降」 → 更可能為出血性
症狀與受損腦區
共同
運動功能障礙(Motor Deficits)
單側肢體無力或癱瘓(偏癱 Hemiparesis)
單側手腳無力(輕偏癱 Hemiplegia)
行走困難、步態不穩
感覺功能障礙(Sensory Deficits)
單側麻木或感覺喪失
異常感覺:刺痛、灼熱感
語言與認知功能障礙
失語症(Aphasia)
布洛卡氏失語(Broca’s):語言表達困難,但理解能力較好(左側額葉損傷)
韋尼克氏失語症(Wernicke’s):理解能力差,說話流利但無意義(左側顳葉損傷)
構音困難(Dysarthria):口齒不清,無法正常發音
意識模糊、注意力不集中
視覺與眼球運動異常
視野缺損(Homonymous Hemianopia):雙眼同側視野缺損
眼球偏斜(Gaze Deviation):眼球偏向病灶側
複視(Diplopia)
左半腦
與語言、數學相關的理解障礙、右/左辨識障礙
言語/語言失語症
右側癱瘓
反應緩慢,小心謹慎
能意識缺損症狀
右半腦
判斷能力、時間觀念受損
衝動行為,安全問題
左側癱瘓
空間知覺障礙
反應快速,注意力短暫
無意識/否認有缺損症狀
缺血性
前大腦動脈(ACA):運動性失語、人格改變以及對側腿部無力和麻木,手和面部通常不受影響
涉及布洛卡氏區、主要運動區、主要感覺區和前額皮層
中大腦動脈(MCA):上肢與臉部偏癱、語言障礙(左側中風)
涉及基底神經節、部分頂葉、額葉和顳葉
後大腦動脈(PCA):視覺障礙(同側偏盲)、記憶力問題、過度嗜睡、認知問題、半身感覺喪失
涉及枕葉、丘腦和部分顳葉
小腦或腦幹中風:眩暈、步態不穩、吞嚥困難、複視
通常出現運動協調不良,不會影響認知、意識、語言
出血性
大腦葉出血(Lobar):癲癇發作、失語、視野缺損(Hemianopia)
前驅症狀:感覺異常,如麻木、刺痛
基底核(Basal Ganglia)與視丘(Thalamus)出血:對側感覺運動功能缺損
視丘出血:所有感覺模態喪失
視丘血腫擴展至中腦(Midbrain):垂直凝視麻痺、上瞼下垂、瞳孔不反應
腦幹出血(Brainstem):腦神經功能障礙、對側肢體無力
橋腦出血(Pons):昏迷、四肢癱瘓
小腦出血(Cerebella):顱內壓升高(嗜睡、嘔吐、心跳過緩)、進展性神經惡化(因血腫擴大或水腫增加)
蛛網膜下腔出血(Subarachnoid Hemorrhage, SAH)
劇烈頭痛、嘔吐、昏厥、畏光、頸僵硬、癲癇發作、意識狀態下降
腦膜刺激表徵(Meningismus)Positive
Kernig Sign:大腿彎曲 90 度時,伸直膝關節會產生疼痛
Brudzinski Sign:頭部前屈時,髖關節與膝關節會不自主屈曲
診斷和評估
快速啟動標準中風流程(Stroke Protocol)
目標:到院至施藥時間(Door-to-Needle Time)應 ≤ 60 分鐘
確保生命徵象穩定
ABC為原則:氣道暢通(Airway)、呼吸(Breathing)、循環(Circulation)
排除任何可逆性因素:如低血糖
確認是否適合靜脈溶栓或血管內取栓術
探索中風的病理生理機轉
評估潛在病因(心血管危險因素)
高血壓、糖尿病、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(TIA)病史
心臟疾病病史:心房顫動、近期心肌梗塞、心肌病變
頸部外傷病史、近期脊椎按摩
吸菸、凝血功能異常
神經學檢查
監測生命徵象與心律
聽診頸部血管雜音(Neck Bruit) 以檢測血管異常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中風量表(NIH Stroke Scale, NIHSS)
意識程度(Level of Consciousness, LOC): 指令、問題回答、指令執行
眼球運動(Gaze)
視力(Vision)
面部對稱性(Facial Symmetry)
上肢與下肢運動能力(Arm and Leg Motor Skills)
肢體協調(Limb Coordination)
感覺(Sensory Perception)
語言能力(Language Abilities)
言語清晰度(Speech Clarity)
注意力(Attention)
身體兩側的感知(Neglect)
影像醫學科檢查
電腦斷層掃描 (CT) 黃金標準
辨別中風類型和血流受限區域
電腦斷層血管攝影(CTA)/血管攝影(Angiography)
使用顯影劑,辨識阻塞和腦血流
磁振造影(MRI)
取得比CT更詳細的腦部影像
腦電圖 (EEG)
評估大腦中的電訊號有無異常放電
多普勒超音波(Doppler)
評估流向大腦的血液,頸動脈和椎動脈是否狹窄
超音波心臟檢查 (ECG、EKG)
評估心臟電活動有無異常
超音波心臟檢查(Echocardiography, CV echo)
檢查心臟大小、形狀和運動型態
實驗室檢查
透過血液檢查,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
治療
缺血性
急性期治療時機
時間點從症狀開始時開始計算,或從最後一次還是正常時間點
例:兩個小時前,我開始覺得視力模糊
早上十點時,他還在跟我講話
IV rt-PA(溶解血栓):3 - 4.5 小時內
先照一般CT辦別非出血性中風 → rt-PA → CTA 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
劑量:0.9 mg/kg,最大劑量90 mg。首劑10%作為IV push,其餘劑量在接下來的60分鐘內靜脈輸注完畢。
謹慎使用:年齡超過 80 歲、嚴重中風(NIHSS > 25)、糖尿病與中風病史、正在服用口服抗凝血劑、有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者、嚴重肝病病人不適用
以上原因大出血機率提高
替奈普酶(Tenecteplase, TNK):4.5小時內
纖維蛋白溶解劑,可作為rt-PA的替代方案
TNK 的半衰期較長,可單次肌肉注射(IM)
COVID-19 期間,許多中風中心已改用 TNK。
機械性血栓切除術(Mechanical Thrombectomy): 6小時內
適用於錯過rt-PA的黃金治療期,或rt-PA無效者
血管内血栓抽除術(thrombectomy):導管進入大腦的手術,直接將血塊取出
血管成形術(angioplasty):受阻血管内放置支架或球囊擴張器擴張血管
DAWN 試驗(DAWN Trial): 透過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,評估在6小時到24小時內發病的病人,是否可以受益血栓切除術
出血性
止血治療:減少血腫擴大
藥物:維生素 K(服用 Warfarin 者)、凝血酶原複合物、新鮮冷凍血漿(FFP)
手術治療
手術方式:顱骨切開術(Craniotomy)、去壓顱骨切除術(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)、立體定向抽吸(Stereotactic Aspiration)、內視鏡抽吸(Endoscopic Aspiration)、導管抽吸(Catheter Aspiration)
適應症:小腦出血導致腦積水或腦幹壓迫、小腦血腫直徑 >3 cm、腦室內血腫可考慮腦室引流
禁忌症:腦幹出血
顱內壓(ICP)管理
目標
顱內壓(ICP):10-15mmHg
腦灌注壓(CPP):50-70 mmHg
臨床TIPs 公式:CPP = MAP - ICP
顱內壓(ICP):大腦、腦脊髓液 (CSF) 和顱骨內的血管所施加的壓力,高 ICP 會壓迫腦部並造成傷害。
腦灌注壓(CPP):驅動血流進入大腦的壓力,低CPP導致腦部灌流不足,增加腦缺血和缺氧的風險
醫療措施:頭部抬高30度、滲透性藥物(Mannitol、3 %N/S)
共同
血壓管理
目標:逐漸降低至 150/90 mmHg
血糖控制
避免高血糖與低血糖,可能影響神經恢復
抗血小板與抗凝治療
Aspirin:發病24-48小時內使用,可降低再發風險
Warfarin、新型口服抗凝劑:針對心房顫動(Afib)患者,通常建議在7-14天後開始使用
深靜脈血栓(DVT)預防:建議使用間歇性氣動加壓裝置(IPC),或壓力襪使用
神經功能監測
GCS、pupil size、人時地定向感
復健與照護
語言治療(Speech Therapy):吞嚥、語言治療
如病人無法通過吞嚥測試,可能會暫時禁食,使用鼻胃管或靜脈輸液給予營養支持
物理治療(Physical Therapy):改善身體功能、活動能力和疼痛管理
職能治療(Occupational Therapy):幫助恢復或提升日常生活與工作能力
併發症
血栓與血管
深靜脈血栓(DVT)與肺栓塞(PE)
血管痙攣(Vasospasm)與缺血(Ischemia):常見於蜘蛛膜下腔出血(SAH),導致進一步腦部缺血損傷
呼吸系統
吸入性肺炎:吞嚥困難易導致食物或液體誤吸
神經性肺水腫:常見於蜘蛛膜下腔出血,因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導致肺液體滲出
呼吸衰竭
神經系統
癲癇發作:常見於皮質梗塞區或腦出血
腦水腫(Cerebral Edema)與顱內壓升高:缺血或出血後炎症反應導致腦部腫脹,壓迫腦幹
腦積水(Hydrocephalus):出血阻塞腦脊髓液循環
心血管系統併發症
高血壓
心臟併發症:心肌梗塞、心房顫動、心室顫動、心室頻脈、壓力性心肌病、急性心臟衰竭
代謝與感染風險
低鈉血症:常見於蜘蛛膜下腔出血,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綜合症(SIADH)有關
發燒與感染:免疫功能降低,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、肺炎或壓瘡感染
心理與功能障礙
憂鬱症
認知與行為障礙:出現記憶力減退、失語症、注意力缺損或情緒不穩定等問題
護理措施(衛教)
照護原則
維持安靜的環境,病床燈光調暗,避免集中護理,以減少刺激
從健側接近病人
將病人個人物品放置於視野範圍內,以利取用
如果有複視,遮住受影響眼睛,減少視覺干擾
根據耐受度逐漸增加活動量
鼓勵病人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(ADLs)
進食管理
逐步進展至較容易咀嚼與吞嚥的食物
半固體 → 固體 → 液體
避免過稀的液體,應使用半固體食物、加厚的溫涼流質
正確姿勢:坐直、頭部與頸部稍微前傾
將食物放在健側口腔後方
早期辨識中風症狀:快速辨識FAST
F(Face):臉部是否歪斜(微笑,觀察嘴角和臉部對稱性)
A(Arms):單側手臂是否無力(雙手平舉)
S(Speech):說話是否含糊不清
T(Time):立即就醫(立即醫療介入)
總表複習
PDF文檔下載
參考資料
Hui C, Tadi P, Khan Suheb MZ, et al. Ischemic Stroke. [Updated 2024 Apr 20]. In: StatPearls [Internet]. Treasure Island (FL): StatPearls Publishing; 2025 Jan-. Available from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499997/
Khaku AS, Tadi P. Cerebrovascular Disease. [Updated 2023 Aug 7]. In: StatPearls [Internet]. Treasure Island (FL): StatPearls Publishing; 2025 Jan-. Available from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430927/
Unnithan AKA, Das JM, Mehta P. Hemorrhagic Stroke. [Updated 2023 May 8]. In: StatPearls [Internet]. Treasure Island (FL): StatPearls Publishing; 2025 Jan-. Available from: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books/NBK559173/
Betts, J. G., Young, K. A., Wise, J. A., Johnson, E., Poe, B., Kruse, D. H., Korol, O., Johnson, J. E., Womble, M., & DeSaix, P. (2022). Anatomy and physiology 2e. OpenStax. https://openstax.org/details/books/anatomy-and-physiology-2e
更多地方您可以找到我
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weibuh_rn/
Threads: https://www.threads.net/@weibuh_rn
🌼不論是申請考試,或是備考期間有任何問題,歡迎請IG私訊🌼
如內容有錯誤,或是版權問題
請聯繫email: WeiBuh.RN@gmail.com
筆記,本人薇布WeiBuh親自整理和撰寫
僅供無盈利的教學使用
任何營利使用,請先聯繫授權